FB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再访银川互联网医疗130 家互联网医院现状如何?FB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FB体育官方2023 年 3 月,在首届数字医疗健康银川峰会上,一批数字医疗项目现场签约落地银川。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7 年 3 月银川互联网医疗产业项目签约,一次聚集了近 20 家企业。

  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已建成 2700 家互联网医院,线上医疗服务广泛被患者、实体医院、大健康企业及主管部门所认可。这与当年银川先行先试的经验复制密不可分,也使更多城市追赶上来,与银川并肩同行。

  这次签约,银川能否再次开启一个时代?新阶段的突破点在哪里?动脉网在银川进行了实地访谈和调研,试图寻找答案。

  据银川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银川已引进 145 家互联网 + 医疗健康企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 130 余家。

  落地银川的互联网 + 医疗健康企业类型多样,较为典型的包括: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大公司,如好大夫在线、微医、医联、智云健康以及平安健康、京东健康等;医疗 AI、大数据以及信息化公司,如零氪科技、科亚医疗、左手医生、创业慧康等;诊断及器械公司,如安翰医疗、迪安诊断等也涉足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类公司,包括中医医疗、健康管理、护理,如同仁堂、谷医堂、医加壹、金牌护士等;此外,一些经营实体医院的医疗服务集团也在银川落地了互联网医院,例如复星健康、美中嘉和、盈康生命等。

  总的来说,各家公司的主业可组合为 互联网 + 诊断 - 诊疗 - 诊后管理的全流程链条。

  以拿牌照为例,企业依托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银川市中医医院等实体医疗机构设置互联网医院时,与许多地方线上线下纯粹的依托关系不同,企业与医院的合作并非只是一纸合同,同时还将技术或服务应用到合作医院中,或者嵌入全市互联网 + 医疗健康平台 银川健康广场 。

  例如,好大夫在线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搭建运营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翼展助力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了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左手医生的智能导诊产品应用到 银川健康广场 ……

  这些年来,银川通过各类互联网 + 医疗健康企业的引进,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看病就医便民惠民的水平。

  银川的医疗机构内,呈现出这样的就医场景: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引入北京、上海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银川患者在当地就可获得顶尖专家制定的治疗方案,并在本地治疗,既能享受本地医保报销,也能避免病痛中的舟车劳顿之苦;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接入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在基层拍片检查,也能获得三甲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医院开具处方后,自动上传至处方审核流转中心,患者可根据距离、价格等条件,自行选择购药地点和购药方式。此外,刷脸就医、医保脱卡支付等便民应用也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地说明:截至目前,898 位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为银川本地患者提供了远程专家门诊服务,服务患者 3139 人次;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接入 230 家医疗机构,诊断病例 39.5 万例;远程病理诊断中心接入 90 家机构,诊断病例 52.19 万例。

  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苏银产业园等园区,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其中,中关村创新中心现已入驻互联网 + 医疗与大健康生物医药企业 88 家,等待办理入驻的企业 20 余家。

  近几年来,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见证了部分公司的迁入和迁出,有的办公室先后入驻过几家公司。据了解,搬走的企业一些是因为注册了公司后没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一些则是因为 不做了 而搬走。2022 年受疫情影响相对冷淡,2023 年以来,咨询互联网医院和公司入驻的人又逐渐多了起来。

  在中关村创新中心,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划分在 B 座。这是一栋商场式的办公楼,如果是实体医疗机构入驻,看起来就接近 Medical Mall;但由于大楼内几乎都是互联网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在线上,仅有部分工作人员驻场办公,让这座有着开阔中庭的大楼显得略为冷清。

  企业申办互联网医院之前,需成立一家 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 作为营业主体。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银川共有 193 家这样的公司存续,另有 20 家已注销。事实上,这并非区域个案,成都、海口、天津等地也有 10 多家至数十家公司注销的情况。

  在银川,130 多家企业申办的互联网医院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处于‘睡眠状态’,尚未实际开展业务。 银川市卫健委主任章玉明告诉动脉网,背后原因主要两个:一是企业当初看别人都在拿牌照,自己也拿一个,之后却没找到合适的品牌定位或盈利模式;二是互联网诊疗越来越规范,一些经营模式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就转行了。

  动脉网梳理多家运营中的互联网医院发现,在线医疗需与公司主业有协同点。例如,左手医生的随访产品涉及医患交流,互联网医院资质可为医患交流合规提供保障;银川同仁堂国际互联网医院主要是为线下医馆赋能,方便患者复诊续方;银川蝶谷互联网医院的母公司医加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将在线问诊融入其中。

  收入方面,近年来,银川互联网 + 医疗健康企业累计营业额为 22 亿元。如果将这笔钱分到 100 多家公司身上,再结合时间维度来考虑,这个收入规模并不算大。

  互联网医院还是在进行持续投入,并非一本万利,并非拿一笔热钱就能快速赚 10 倍、100 倍的行业。 章玉明认为,坚持下来的一定是想走得更远、在业内有所成就的企业。

  可以说,银川互联网医疗的现状体现了行业整体状况:这趟慢车上,大厂一直在坚守,中途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很难让它跑得更快,但所有人都专注于心目中的终点。

  千人千面,企业也是如此;银川引入了从诊断、诊疗到诊后管理全流程的企业,面临的情况就更为复杂。理论上讲,这些企业贯穿了疾病需求的全周期,能够形成上下游合作的行业生态,但实际操作并不是 1+1=2 这么简单。

  如何为不同服务环节、不同业务模式的企业找到共同的、最关键的需求?结合银川当前各方面优势、重要动作来看,数据将成为一大突破口。

  据介绍,银川正在推进全市居民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包括来自健康档案、医院 HIS、互联网医院等的数据。

  过去两年里,我们花大量精力把全市 280 万人的健康档案进行了治理与整合。接下来,将与医院 HIS、互联网医院进行数据对接。 章玉明表示,未来计划将健康数据有序、有条件地向企业开放。 企业有好的产品提供给居民,我们也可以探索信息分享机制。

  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清洗治理难度已是业内公认,难而正确的事,让医疗机构和科技公司愿意积极投身其中。数据要怎么用?更是一个挑战巨大,价值也巨大的课题。

  医疗健康数据的价值早已不言而喻,在疾病风险预测、病因分析、精准诊疗等各个环节,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医疗健康数据涉及了多个主体:个人、医疗机构、卫健或医保等主管部门、技术服务方,因此,过去业内一直面临医疗健康数据 不敢共享、不愿共享 的境况。

  早在 2019 年,数据就已被界定为生产要素。2022 年,《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作为顶层设计,提出要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通过分红、提成等多种收益共享方式,平衡兼顾数据内容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不同环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2023 年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到 2025 年,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在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中,国家数据局成立,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有了顶层设计作为基本框架,医疗健康数据的价值挖掘,就有了更加确定的探索方向。

  对银川而言,前期已在数据积累、数据治理方面打下了基础。据介绍,银川接下来将加快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计划到 2025 年,建立健全医疗健康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体系,建成卫生健康数据采集、储存、治理、安全等一体化管理服务机制和科研、流通及应用平台。

  2023 年 3 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四方联盟在银川成立,来自天津、深圳、山东、宁夏四地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将联动协作,完善与共享医疗数据资源体系和智库。这也为银川的数据应用探索提供了外部力量支撑。

  当然,医疗健康数据价值挖掘,在基建建设、价值计算、分配机制等方面都会面临千头万绪的难题。如果能在医疗健康数据的市场化配置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相信银川将再次成为业内焦点;同时,攻克数据使用难题,不仅仅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加速,更为医疗健康行业整体加速。

  再回到互联网医疗上来,同样是与数据相关的话题,银川或将在首诊和监管两个环节做文章。

  2018 年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医师只能通过互联网医院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复诊服务。此后,部分省份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中,为 复诊 二字赋予了更具体的条件。2022 年开始实施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要求: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留存相关资料,并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

  复诊 从最初框架性的表述,到此后有具体条件的限定,再到将复诊界定权交给医生。这体现了政策与行业创新越来越匹配的趋势。

  与此同时,业内一直有声音呼吁有条件开放首诊,呼声最高的是针对皮肤科、心理疾病等开放。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初,全国多地尝试了新冠感染的线上首诊,甚至制定了互联网首诊的收费标准。但特殊时期很快过去,已有部分地区发文明确停止线上首诊,其他地区即使未发文,患者也已寥寥无几。

  短暂的尝试再次引发关于首诊的热议:首诊是否能在一定范围内放开?哪些科室或病种可以开放?

  在章玉明看来,回应这些问题,要拿数据说话。 线上首诊确实可以方便患者,也可以给互联网医院相关企业更大的应用空间。我们考虑的是选择一些不需要太多体格检查、通过线上咨询可以确诊的疾病;但还需经过大量的数据比对,斟选某些疾病中个别的案例,将数据上报至国家卫健委相关司局,经过许可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首诊探索。

  目前,各地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实施对互联网医院的管理,互联网医院系统与监管平台对接,是拿牌照的核心步骤之一。政策也要求互联网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将数据上传至平台。从部分地区监管平台的接口规范文件来看,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生、电子病历、处方、药品订单等信息。

  随着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规模扩大,这些信息日积月累,数据量又是个不小的规模。

  数据有了,但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没有成熟的机制来监管。 章玉明提到,在线下,卫生监督已有完善的工作体系,线上则不然;因此计划用技术把线上的卫生监督做起来。 比如,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扫描’,提示数据中的异常状况。

  事实上,此前《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就已提出,鼓励在监管平台中设定互联网诊疗合理性判定规则,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施分析和监管。

  从这个层面看,在数据支撑下,银川将进行诊疗范围的 放 与监管手段的 收 ,其终极目的,都是让行业在更健康的环境下发展。

  尽管有企业来,也有企业走,但银川互联网 + 医疗健康的生态圈是日渐壮大的。

  在首届数字医疗健康银川峰会上,银川市互联网 + 护理延伸服务中心、数字化区域检验中心、数字化脑健康管理中心、5G+ 远程病理诊断中心等八大健康管理中心揭牌,各中心由当地医疗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方合作建设运营;同时,12 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相较于其他地区,银川的确更特别,卫健部门除了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之外,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面动作频繁。

  按照设想,未来银川将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当地医疗健康数据核心优势,激活 医 + 药 + 检 + 康 + 险 全产业链,加速推动医药、医疗、保健、健康管理等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同时形成互联网 + 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引入 50 家以上的大健康领域头部企业,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百亿。

  银川人口规模并不大,需求侧的吸引力对企业并不高,因此,银川更希望引入企业共同进行模式创新,之后企业可以复制到其他地方。

  接下来,我们会花更多精力与企业合作,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点,不让企业赚钱、总让人家做奉献是不可能的。 章玉明坦言。